批复指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位于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徐圩新区),规划面积62.61平方公里,产业规模为4000万吨级炼油、400万吨级芳烃、300万吨级乙烯">乙烯/年,以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为基础,形成多产品链、多产品集群的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成为带动长三角、江苏沿海地区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相关产业及经济发展的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
产业定位
以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为基础,以多元化原料加工为补充,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形成多产品链、多产品集群的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承接江苏省沿江石化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调整和升级,满足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对石化产品及原料需求,成为带动长三角地区、江苏沿海地区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相关产业及经济发展的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

产业规模目标
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分为两期进行建设。
一期(2014-2025年)
规划建设两套炼化一体化项目,一套为1600万吨/年炼油、110万吨/年乙烯、280万吨/年对二甲苯。一套为15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对二甲苯。根据项目建设的条件,成熟一个、落地一个、建设一个。
推进目前在建12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的建设。
2025年产业规模目标为3100万吨/年炼油、170万吨/年乙烯、380万吨/年对二甲苯。
二期(2026-2030年)
规划对一期15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对二甲苯进行扩建,新增10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
择机建设丙烷">丙烷脱氢项目。
最终,基地产业规模达到4000万吨级炼油、400万吨级芳烃、300万吨级乙烯。
环保规划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环境保护规划控制目标
类别环境目标采用标准控制值
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10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Ⅳ类100%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二、三、四类100%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Ⅴ类100%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类100%
污染控制污染物达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 二级10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100%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100%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323-2011100%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100%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100%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100%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100%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2013年修订)》GB18599-2001100%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III类100%
有效控制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完善
水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污水处理厂污水回用率70%
大型石化项目水重复利用率97%
大型石化项目冷却水循环利用率98%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一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
环境管理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
100%
基地规划统一配置公用工程包括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实现公用工程一体化,与《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化工园区(集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连云港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规划提出的“化工园区必须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于5000吨/年且需采取焚烧处置的化工区,应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焚烧设施”等要求相符。

公用工程岛
基地实施系统化的环境管理,设立环境管理机构,负责入驻各企业环保的协调和管理,并建立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形成在地方环境保护局领导下的环境管理网络。建立应急救援体系,负责整个石化基地的环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是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三五规划”重点内容。《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出,重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包括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以及推进炼油厂和化工的一体化,乙烷">乙烷和芳烃项目,建设工业园区,提升高效益化学品新材料的供应,及推动绿色和石化产业的高效发展。
(来源:流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