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良心和自己

发布时间:2012-01-06 来源: 塑说 专题: 环球专题 打印

  在任何一个领域,我们几乎都可以用“价格战”来描述中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很难想像,如果没有价格的竞争手段,许多中国企业还能依靠什么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而同样难以预料的是,如果中国企业在“攻城掠地”中使用熟练的价格战一旦失灵,那么一些企业在抵御竞争风险时是否会变得不堪一击。

  在PVC行业市场中,这样的血雨腥风同样不可避免,而我,一个卖原材料的小贸易商,作为一场又一场价格战中的“虾兵蟹将”,也只能默默忍受着利润单薄的切肤之痛,并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

  在用尽了一切的办法都无法使得成本价格和卖出的价格达到的基本平衡之后,我采取了大多数同行们都会用的一种“常规”手法——掺假。

  在此之前,我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奸商。俗话说:商人重利不重情。我无数次告诫自己:“重利”无可厚非,“不重情”也是逼不得已,但千万不能不重道德、不重良心。然而,多年的商海沉浮,我发现自己已经和最初的我渐行渐远,背道而驰。

  几个月前,我从山东一家厂商那里进了一批CPE,进货价格是13元。这批货的质量还算稳定,这个价格也算合理,但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最近激烈的价格战已经开始临近了,如果采用正常的销售途径恐怕行不通,因此这其中可供我赚取的利润所剩无几。

  我试着给几个熟悉的客户打电话,果然不出意料,大部分客户都表示14元甚至是13.5元的价格是绝对不能接受,但是如果按照13元的价格卖出去,我不仅一分钱不能赚,还要亏损一些额外的运输费用。

  无奈之下,我只能采取最后的方案——往这批货中掺些填充,以此来降低我的成本,保证我的这批货以13元的价格卖出仍有微薄的利润。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CPE的价格上涨了,进货价格变成了13.5元。我尝试着再去跟我那些锱铢必较的客户们谈涨价的事情,但是恶性价格战的硝烟正浓浓地弥漫着整个行业的上空,无论我怎么斡旋,始终也不能将这单买卖以正常的途径、正常的游戏规则来完成,更无法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

  于是,我只能继续再做着比之前更严重的“掺假工程”:DOP油掺氯化石蜡、大豆油掺氯化石蜡、氯化石蜡掺芳烃或白矿油、ACR掺树脂粉、ACR掺碳酸钙、CPE掺碳酸钙、轻钙掺重钙……根据当时的价格,哪个便宜掺哪个,掺多掺少自己说了算,直到最终的卖价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伤。

  这场利益的拉锯战,任何一方都变得十分被动。由于中国的产业结构严重轻型化,大部分企业都是在低层次上进行竞争;而中国的大部分企业老板,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老板,一般都是“游击队”出身,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进货检验,甚至根本也不想检验,他们只想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到最多的原料,再把掺假带来的质量损失转嫁给下游客户甚至是最终的消费者。

  生产厂商想要更便宜实惠的好材料,供应商想要卖出价格更高的原材料,迫于市场和资金的压力,他们很难实现直接的对接,很多时候都通过贸易商作为中转。这个链条上,由于长期的无人无部门监管和利益驱使,最终导致了整个市场的无序和混乱。

  当然这其中,最初肯定是有一些人是因为想要牟取暴利而故意掺假,毁坏了整个市场价格规则,扰乱了价格秩序;而随后也出现了一些人,由于价格战的压力太大,而不得不被卷入这样一个漩涡中,被迫使用劣质材料控制成本。

  我从这场战争的受害者,变成参与者,再变成“肇事者”;从利益上惨遭宰割,到现在的良心上备受谴责,精神上备受煎熬,我已经忍无可忍,退无可退!我相信靠大量谎言维持运转的行业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如果同行的你们也希望改变目前的境况,那么我们一起来绝地反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环球塑化资讯 /news/
本文链接:/news/15/pvc73243.html
免责声明:本文"渐行渐远的良心和自己"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PVC123无关。环球塑化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769-38998777 邮箱:pvc@pvc123.com 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